工时的计算问题,需要从工时制度来理解。
工时制度即工作时间制度,据现有情况,我国目前有三种工作时间制度,即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标准工时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时制度。
在标准工时制下,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综合计算工时制。这类是以标准工时制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第五条至第七条的规定,该类工时制度有以下的特点:
①一般以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②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当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应当不能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③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无论劳动者平时工作时间数为多少,只要在一个综合工时计算周期内的总工作时间数不超过以标准工时制计算的应当工作的总时间数,即不视为加班。若超过,则超过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劳动法》规定支付报酬,且延长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不定时工时制度,这是指,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是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7条,《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第八条以及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该类工时制度有以下的特点:
①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
②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用人单位应采取适当的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③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除法定节假日工作外,其他时间工作不算加班。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多少个总工时因不同厂而异。根据华尔街时报的一份报道,福特生产一辆车的时间是25小时不到一点,而通用要用26.5小时。日本汽车制造厂目前仍是汽车制造界的基准,制造一辆汽车的平均耗时是22个工时。
由于流水线作业及工业机器人的加入,汽车的组装生产速度越来越快。汽车的生产流程,大致分五个部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PDI(售前检查)。
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多少个总工时因不同厂而异。根据华尔街时报的一份报道,福特生产一辆车的时间是25小时不到一点,而通用要用26.5小时。日本汽车制造厂目前仍是汽车制造界的基准,制造一辆汽车的平均耗时是22个工时。
如果从设计开始,那么一般轿车,欧美是3~5年,日本是3~4年,国内独立研发是5~15年,仿制(或合资设计)大概在1~1.5年。如果说从零部件生产开始,一台轿车的总工时约40000小时,经过组合后用时大概在600小时。如果说只是从总装线上线开始的话,现在流水线的班产一般可以达到10台左右(8小时),必要时(比如战备需要等)可以做到每30分钟下线一台车。
扩展资料:
由于流水线作业及工业机器人的加入,汽车的组装生产速度越来越快。汽车的生产流程,大致分五个部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PDI(售前检查)。汽车的生产流程是很复杂的庞大的工业化生产,但要简单点概括的说就是:冲压--焊装--涂装--总装。
经过涂装的车身在内饰部门组装内饰,比如仪表、玻璃、坐椅、线路等。底盘部门将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轮胎等装在底盘上。把装好的车身安装在装好的底盘上再经过调试,试验,合格就可以出厂。
生产一部汽车需要多少工时的
一般生产一辆车需要22到26个小时,所有的车都是在流水线上生产。一般的汽车厂家都会自己制造发动机,自己压焊车身,自己喷涂,然后几乎所有的零配件都是由供应商生产后交付给厂家。只有这样,工人们才能在生产线上组装汽车。供应商生产的汽车上有很多配件,如 轮胎 、玻璃、水箱、水箱架、压缩机、发电机、机油滤芯、汽油滤芯、火花塞、空空气滤芯、空气滤芯、安全带、气囊、大灯等。有些汽车制造商会使用供应商的变速箱,而有些则会使用自己的变速箱。世界上有三大变速箱制造商,分别是爱信、ZF和格特拉克。许多汽车将使用爱信的变速箱,许多德国汽车或性能车将使用格特拉克和ZF的变速箱。如果你用的是供应商的变速箱,那就拿着变速箱去装吧。变速箱和发动机是动力系统,这一点特别重要。买车时有很多消费者关心三大件。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一辆车想要有一个好的底盘,不仅需要好的材料和 悬挂 结构,还需要优秀的工程师来调整底盘。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
1.
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
疲劳宽放一般取5%~20%;
3.
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
工时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小时即为一个工时。工时的具体含义,根据情境的不同,可有几种情况:对于任务,是指完成任务所需的人员总数;对于工作分配,是指分配给资源的工时量;对于资源,是指为完成所有任务而分配给资源的总工时量。
工时:由一位合格的操作工人完成该工作所需要多少时间来定义,它包括三个方面:
1.
过程时间,如测试、加固等
2.
基本时间,及手工工作的时间
3.
个人因素产生的时间,
如心理疲劳,个人生理疲劳等
工时的衡量通过以下几项手段获得,如秒表法,MTM衡量法。衡量工时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
是研究劳动和生产能力的标准
2.
可以改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的依据
工时的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